
2025年10月6日,INEOS公司确认,拟关闭德国莱茵贝格的两套生产装置,并将削减175个岗位。此次关停直接源于能源与碳排放成本的沉重负担,以及缺乏关税保护。
公司已向员工通报关闭意向,此举反映出欧洲化工业危机进一步加深。
INEOS首席执行官Stephen Dossett表示:“欧洲正在上演工业自杀。当美国和中国竞争对手享受着廉价能源时,欧洲生产商却被自身政策和关税缺位挤出了市场;同时,高排放进口产品长驱直入。这种局面完全不可持续,若不及时纠正,必将导致更多工厂关闭、岗位流失,并对其他地区的关键材料依赖加剧。”
两套装置均生产关键化学品:烯丙基装置为国防、航空航天、汽车及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所需的环氧树脂提供核心原料;电化学装置则生产清洁用水、医药、工业流程和卫生消毒必不可少的氯。
此次关停只是欧洲竞争力崩塌大潮中的一环。自2019年以来,德国化工产出已下滑18%,引发失业和投资锐减。INEOS已先后关闭英国格兰杰默斯、比利时吉尔装置,德国格拉德贝克也将关停,法国塔沃和西班牙马托雷尔的装置已被封存。
Dossett指出:“我们已走到这一步——投资充足、效率优异的欧洲工厂被迫关门,而全球排放却只增不减。这不仅是经济上的疯狂,更是环境层面的伪善。”
INEOS现将全力保住莱茵贝格剩余的PVC业务,约300个技术岗位系于此,但亟需政府支持以承担高昂的本地转型成本。
公司对关闭莱茵贝格电解车间和烯丙基业务的决定深感遗憾,深知此举对员工及德国更广阔供应链的冲击。
Dossett表示:“INEOS将与合作伙伴和员工紧密协作,把影响降到最低。我们正竭尽所能保住尚能生存的业务,但无法独自完成。若各国政府希望把战略制造业留在欧洲,就必须协助管理转型并恢复竞争力。”
INEOS严厉批评欧盟缺乏关税保护:美国已实施强关税,有效阻断韩国、中国台湾及中国大陆的低价大宗化学品过剩流入(部分基于廉价俄原料),而欧洲却为被挤出的本地产能敞开大门。
来源:IN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