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是全国资深的化工大省。1992年,山东化工产值首次超过江苏之后,山东化工经济总量连续28年位居全国榜首。国家重点统计的化工产品均有分布,形成了炼化、化肥、无机化工、有机化工、橡胶加工、精细化工、合成材料“七大板块”产业体系,重点化工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山东拥有年产原油超过2000万吨的大油田——胜利油田,有包括山东能源在内的一批骨干煤矿,年产煤炭超过1亿吨,还有北方大港青岛和东营,原料供给的综合条件在国内难有望其项背者。正是依托良好的资源、物流与区位经济条件,山东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炼油产能,其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占全国总能力一度达到30%,尤其是地炼行业在全国具有首屈一指的影响力,焦化、化肥和新型煤化工也一直领跑全国。依托厚实的基础原材料工业,山东环氧丙烷在国内占有一席之地, 2015年山东省环氧丙烷产能占比全国53%。
自2017年启动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以来,山东省共完成7700多家化工生产、危化品仓储经营和运输企业的评级评价工作,2369家整改不达标企业有序退出,到2020年底山东省规模以上化工生产企业降至2847家,占全国12%。山东化工业的“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已经转型为“高质发展、高端化工、高效园区”。
从醛值、含量、水分等指标上来测评,氯醇法环氧丙烷工艺成熟,品质良好且投资相对较低,一直是中国环丙丙烷主流工艺。中国政府 2011年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中明确了将限制新建氯醇法环氧丙烷装置。随着环保检查力度的加大,加上包括福建湄洲湾在内等多数氯醇法环氧丙烷装置被迫减产、甚至关停,开工率较低。而山东省环氧丙烷工艺仍以氯醇法为主,所占市场份额逐年递减,根据天天化工网统计,2022年山东省环氧丙烷产能占比从2015的53%缩减到47%。
江苏、山东、浙江等东部沿海省份化工企业数量骤减,逐渐向中西部、东北地区。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中西部、东北地区新增转移项目高达632个!山东原本16个地级市均有危化品生产、经营企业,每天有6万多危化品运输车辆在省内道路行驶,经过五年整改,山东化工园区从199家缩减到84家,关闭不达标化企超2000家!山东新建拟建环丙项目多向共氧化法工艺升级。从天天化工网统计的环丙新建拟建项目来看,未来环氧丙烷产能遍地开花,合计657万吨。
以新疆阿克苏地区招商的6个重点项目为例,包括年产30万吨环氧丙烷、40万吨乙二醇、年产40万吨PET、拜城县煤焦油深加工、新和县年产1.5万吨环已烷等5个能源化工产业重点招商项目,有着极低的水、电、天然气、土地成本优势;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南疆特殊政策优势;以及库车开发区已形成能源化工、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建材冶金、新兴产业等“ 一区六园”发展格局,产业配套及园区基础设施均已配套完善等配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