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4年的3.3%放缓至2025年的2.8%。这一不容乐观的经济预期,加上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和通胀压力,对与全球供应链紧密相连的多个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就包括聚氨酯行业。
不过即便面对着这些不利因素,报告也指出了一些凸显行业韧性和发展机遇的重要领域,为像聚氨酯这样具有适应性和前瞻性的行业提供了应对挑战并逆境突围的发展路线。
经济放缓与贸易动荡
聚氨酯行业作为汽车、建筑、消费品等多个重要行业的上游,目前正面临动荡的国际经济环境。根据《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发达经济体2025年预计仅增长1.4%,低于2024年的1.8%;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速将从4.3%放缓至3.7%。
与此同时,全球贸易量增速预计也将大幅下降,从2024年的3.8%降至2025年的1.7%,这主要由于关税政策和供应链的不稳定。聚氨酯行业发展依赖于原料(如多元醇、异氰酸酯)和成品的顺畅流通,贸易放缓可能限制其产能利用率并推高生产成本。
不过,IMF指出全球产出目前已接近潜在水平,且许多经济体的劳动力市场已恢复正常。这种韧性表明全球经济预计不会陷入深度衰退,也意味着下游消费和工业市场的聚氨酯需求将维持一定程度的稳定。
关税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
报告详述了今年4月国际贸易紧张局势的迅速升级,尤其是在美国、中国和加拿大之间。美国对所有进口汽车及其零部件加征25%的关税,同时对60多个国家加征10%-50%不等的关税。4月2日,美国宣布对所有外国进口商品(加拿大和墨西哥除外)加收至少10%的基准关税,随后又进一步提高了对中国产品的关税。
对此,中国政府强硬出击,于4月中旬将对美关税提升到125%。而后美国对华关税飙升至145%。欧盟宣布实施25%的报复性关税,随后又暂停执行90天。美国也同样暂停了部分关税措施。4月11日,美国宣布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部分电子产品将不再被纳入此前针对中国进口商品实施的“对等关税”范围内。截至4月14日,美国的全球平均关税率从1月份的不到3%飙升至约25%。
这波贸易保护主义浪潮扰乱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使得依赖跨境原材料供应的聚氨酯厂商生产成本激增。然而,尽管贸易政策不确定正带来严峻挑战,IMF预测,这种扰乱迫使企业重新考虑投资布局以规避高额关税、强健防御机制,加速向东南亚、拉美和中欧等地区转移,挖掘新的市场机遇,有利于推进供应链多元化。
区域变迁:亚太的战略角色
尽管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亚太地区仍释放出强劲动能。亚洲经济2025年预计增长4.5%,东盟将成为主要引擎。该地区在全球聚氨酯市场中继续发挥关键作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发展正推动着聚氨酯建筑用保温材料和涂料需求的增长。
中国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被下调至4.0%,反映了贸易摩擦带来的冲击和房地产市场的脆弱性。然而,2024年第四季度表现强劲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中国经济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与此同时,印度经济正继续高速增长,预计2025年增速将达到6.2%,巩固了其作为基础设施、交通和消费品领域聚氨酯需求新兴驱动力的地位。
成本压力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原料价格仍然备受关注。2025年油价预计将下跌15.5%,这可能缓解了聚醚多元醇和MDI等化工原料生产的成本压力,有望提升厂商盈利,或使下游产品的定价更具竞争力。
然而,天然气价格预计将上涨22.8%,这可能推高加工成本,尤其是在依赖天然气能源的地区。尽管如此,油价下调可能仍带来净利好,这主要取决于聚氨酯厂商所用原料和能源。
虽然成本波动带来短期挑战,监管和环保趋势也在重塑行业长期的发展路径,推动聚氨酯行业向可持续创新转型。
结构性调整:迈向可持续发展
环境法规持续趋严。欧美国家目前正在加强对异氰酸酯的管制,推动行业生物基和低挥发性有机物(VOC)原辅材料替代。虽目前尚属初期,但更广泛的环境法规落实将强化产业结构性调整的必要。
IMF将绿色转型定为中期重要任务,不断增加能源效率和循环经济方面的投资。对于聚氨酯行业而言,这意味着一些领域将迎来重要机遇,包括:
经济稳定中的发展机遇
《世界经济展望》指出,全球通胀水平正趋于稳定,预计主要经济体将在2025年放宽利率政策。对于与建筑、制造和汽车密切相关的聚氨酯行业而言,这可能带动需求回暖:
此外,IMF还指出德国等重要经济体正重启财政扩张,这将有利于基础设施和绿色建筑领域的发展。
结论
IMF 在2025年《世界经济展望》中明确表示,不确定性已成为新常态。聚氨酯行业将通过灵活应变、供应链多元化、可持续材料发展以及快速响应区域市场变化增强其韧性。
尽管面临动荡,但背后存在切实的机遇——全球经济趋稳、能源价格调整、亚洲需求持续增长,以及全球向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的转变。从宏观经济稳定到监管趋势和绿色投资,聚氨酯厂商只要持续发挥其适应性、优化投资,并与全球新兴趋势保持一致,就能够把握这些机会,获得长远发展。
资料来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2025年4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