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聚氨酯要闻
2018年国内环保风暴持续发酵、化企搬迁工作持续快速推进,石油化工行业持续提质升级等,多地陆续出台了多个涉及化工园区的环境、整顿、提升、搬迁等政策。这个政策对聚氨酯产业链的上下游也产生了不小的震荡,以前一些环保手续不全的下游企业,都面临着限期整改或者临时关停的处罚措施。
2018年5月7日,历时两年之久的塑胶跑道国家强制性标准《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GB 36246-2018 (下文称作2018国标)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正式发布,新国标对TDI、MDI、HDI、MOCA等18种原料的物质含量做出更严格的要求。
2018年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之间的贸易战火愈演愈烈,在中美双方进口商品税率调整清单里,在税则号29291010下的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产品也位列其中,TDI下游汽车、家具也位列其中。自8月23日起,美国正式对来自中国的聚醚产品加征25%的关税。中国对美国的聚醚出口关税由之前的6.5%提高至31.5%。自8月23日起,美国对自中国进口,价值16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包括了PO主要下游产品聚醚多元醇。中国对美国加征关税的160亿美元的正式清单中,聚醚多元醇则被剔除。 自9月24日起,美国对自中国进口,价值20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计划2019年1月1日起加征税率提高到25%,该清单包括环氧丙烷。中国对自美国进口的约6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5-10%的关税,环氧丙烷在加征5%的行列。
2018年7月28日,生态环境部于启动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执法专项行动,聚氨酯硬泡发泡剂CFC-11(三氯氟甲烷)的违法使用是执法重点领域,一度造成HCFC-141b(一氟二氯乙烷)发泡剂自15000元/吨涨至22000元/吨。
2018年10月24日,生态环境部根据《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中国聚氨酯泡沫行业含氢氯氟烃(HCFCs)淘汰计划要求,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起,任何企业不得使用HCFC-141b为发泡剂生产冰箱冷柜产品、冷藏集装箱产品、电热水器产品。
财政部于11月份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其中聚醚的出口退税率从13%升至16%。9月5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提高机电、文化等产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宣布,为完善出口退税政策,自2018年9月15日起,提高含有纯MDI、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的397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10月份,财政部决定对部分产品增值税出口退税率进行调整。将润滑剂、航空器用轮胎、碳纤维、部分金属制品等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3%。部分商品涉及化学化工商品,其中对聚醚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6%。自2018年11月1日起执行。
2月,环境保护部发布《环境保护名录(2017年版)》,包括855项“双高(高污染和高环境风险)”产品。PO赫然在列,属于高污染产品,但是直接氧化法除外。除HPPO以外工艺生产的PO被划入“双高”目录,意味着目前国内80%以上的环氧丙烷产能,甚至是目前90%以上的PO产量被归为“高污染”一类。
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引导汽车产品提质增效,丰富国内市场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印发公告,自2018年7月1日起,将税率25%的进口汽车整车关税降至15%,将进口汽车零部件税率降至6%。
9月3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和简化审批程序的决定》,取消14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将4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权限下放给省级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24类产品工业产品继续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而这24类工业产品目录中已无大冰箱的身影。

万华计划在烟台工业园区扩大其异氰酸和多元醇产能,并提升其技术水平。目前,万华化学已于5月份公布了其38万吨/年聚醚多元醇扩建项目第一次环境影响评价公示。

长华化学股份二期10万吨聚醚多元醇项目于6月28日竣工投产。产品现广泛应用于家居、汽车、建材等行业,并在安全环保、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红宝丽10月17日晚披露,公司全资子公司泰兴化学公司“年产12万吨环氧丙烷项目”近日取得了试生产合法手续。公司将加强对该项目试生产的管理,择日投料试车。

8月,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增资新建的(63万吨/年)苯乙烯/(30万吨/年)环氧丙烷和两套(25万吨/年)聚醚多元醇项目(以下简称“SMPO/POD项目”)主装置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设周期约两年。

7月陶氏聚氨酯在张家港的组合聚醚多元醇工厂正式投入运营,这是陶氏在中国投资兴建的世界级组合料共厂。预计年产12万吨,目前主要为硬泡组合料。

8月,日本三井化学和韩国SKC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MCNS)持股各占一半的合资企业为其在斯里城新投产的聚氨酯组合料工厂举行落成典礼,年生产能力达1.5万吨。

科思创计划将中国区50万吨/年MDI装置扩产至60万吨/年,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50万吨/年扩产至55万吨/年,计划通过延长操作时间实现,预计2018年4季度投产;二期55万吨/年扩产至60万吨/年,计划通过提升单位时间产能实现,预计2021年第1季度投产。

2018年3月,万华化学宣布,在未来3年时间万华化学将通过技术改进方式对中国现有的几套MDI装置进行产能扩充:宁波万华从现在的120万吨/年提升到150万吨/年,万华烟台工业园从现在的60万吨/年 提升到110万吨/年。

2018年10月19日,福建省发改委发布了《关于福建康乃尔聚氨酯有限责任公司40万吨/年MDI项目核准的批复》,同意建设福建康乃尔聚氨酯有限责任公司40万吨/年MDI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40万吨MDI项目,配套建设5.5万吨/年甲醛、10万吨/年氯化氢处理装置(以100%Cl2计);二期配套建设48万吨/年硝基苯,36万吨/年苯胺,27万吨/年硝酸装置及相关配套设施。

10月,中国化工农化有限公司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的方式,将其持有的公司控股股东沧州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0.98%股权转让给金浦东裕。本次权益变动后,金浦东裕将直接持有大化集团50.98%股权,从而间接控制沧州大化46.25%股权,成为沧州大化间接控股股东。

2018年8月葫芦岛连石化工有限公司全资收购辽宁锦化5万吨/年TDI装置。

2018年10月,美国和欧洲的反垄断部门已批准林德与普莱克斯的合并申请,两家公司希望在10月31日完成交易。合并后公司的名字仍叫林德,将在全球工业气体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总市值约为900亿美元。

5月9日晚间,万华化学公告称,公司拟作价522.12亿元,通过向控股股东烟台万华化工有限公司(下称“万华化工”)5名股东发行股份方式对其实施吸收合并。 本次交易后,万华化学为存续方,将承继及承接万华化工的全部资产、负债、合同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万华化工将注销法人资格,万华化工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将被注销,万华化工的股东将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变为万华化学5股东之一的烟台国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仍为烟台市国资委,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

11月,英力士已与亚什兰(Ashland)达成协议,将斥资11亿美元收购后者全球范围内的复合材料业务和在德国马尔的工厂,其中包括一套BDO装置。在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满足常规的成交条件并与员工协商后,预计该交易将在2019年上半年完成。

9月,巴斯夫与索尔维达成协议,同意在获得政府并购主管部门的批准后,巴斯夫将收购索尔维的聚酰胺业务。目前,欧盟委员会的审批手续正在进行。为了消除欧盟委员会对市场垄断的担忧,巴斯夫主动提出,其将不会收购索尔维在欧洲的部分聚酰胺业务,包括索尔维的中间体和工程塑料业务的新型技术和制造资产。

世界有机硅巨头——美国迈图高新材料集团将被由韩国KCC、Wonik、SJL组成的资本集团收购,目前已进入最终并购协议签署阶段。根据协议,资本集团将以约3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迈图,并承担迈图公司的债务、养老金和OPEB负债。

亨斯迈公司4月宣布,其已完成对Demilec的收购。Demilec是北美领先的喷涂聚氨酯泡沫保温组合料制造商和分销商之一。亨斯迈公司以纯现金方式从Sun Capital Partners旗下的附属公司收购Demilec,交易金额达3.5亿美元。

回首2018年波云诡谲的市场,竞争加剧,产能过剩现象已是不争事实。而想要把握当前,还需要扎根于当前形势,了解市场的动向,把握好未来前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未来的挑战远远不止价格的波动更多的来自行业的竞争,技术要求、装置更替、绿色发展、国际环境等都将是聚氨酯市场需要不断攻克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