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6 月26日-27号,由上海市聚氨酯工业协会、上海理工大学、PUdaily联合中化东大(淄博)有限公司、中国聚氨酯盟网等单位共同举办的“2025聚氨酯前沿科技国际论坛(PTIF)”在上海隆重开幕。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300多位行业领袖、科研专家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聚氨酯行业的标准建设、可持续发展、市场趋势及前沿技术展开深度探讨。21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行业专家发表主旨演讲。
本次大会吸引了众多全球聚氨酯产业链上下游的领军企业代表与行业组织代表,包括:万华化学、亨斯迈、巴斯夫、科思创、DOW、华谊集团、中化东大、美思德、湘园、无棣德信、长华化学、奥斯佳、红墙化学、恒光集团、东曹化学、宇部公司、木桥集团、东方雨虹、赛诺、喜临门、Parat、CSPC、Sheela Foam、宜家家居(IKEA)、ALFA、Qbex、Sibur、Egida等知名企业,以及来自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印度聚氨酯工业协会(IPUA)、亚洲聚氨酯商业协会(APBA)、美国聚氨酯泡沫协会(PFA)、欧洲异氰酸酯和多元醇协会(ISOPA)等全球行业组织的负责人,还有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的专家学者。
他们齐聚一堂,围绕“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全球合作”“可持续发展”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分享最新科研成果与产业实践案例,展望全球聚氨酯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此次大会不仅是一场专业盛会,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与合作的契机,为推动全球聚氨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与活力。
顾慧 华谊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市聚氨酯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华谊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市聚氨酯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顾慧女士首先致欢迎辞,指出中国PU行业正处在绿色转型的重要节点,应携手全球力量,共同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加快构建低碳、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聚氨酯产业生态体系。
李生娟 上海理工大学 材料与化学学院 副院长
上海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李生娟副院长科研视角出发,强调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是未来核心动力。她指出,面向碳中和目标,聚氨酯行业亟需在原料绿色化、生产智能化、产品高性能化等方面不断突破,高校与企业应深化产学研融合,共同打造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落地转化。
颁奖典礼·致敬标杆
在论坛现场,“PTIF2025聚氨酯行业最佳可持续发展创新奖”与“PTIF025聚氨酯行业责任关怀理念最佳实践奖” 颁奖仪式隆重举行,旨在表彰在聚氨酯行业可持续发展领域和责任关怀理念实践中,展现出卓越创新成果与最佳实践案例的领军企业,肯定其为行业发展所做出的积极贡献。
中化东大(淄博)有限公司获得“PTIF2025聚氨酯行业最佳可持续发展创新奖”
苏州湘园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获得“PTIF2025聚氨酯行业责任关怀理念最佳实践奖”
重磅主旨报告:聚焦标准、政策与全球市场
李建波 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建波率先带来《中国聚氨酯行业可持续发展及标准化工作介绍》,详细阐述了中国在聚氨酯原料、制品及应用领域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强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团体标准的协同发展,尤其提及《聚氨酯硬泡化学回收》等团体标准的制定进展,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Jörg Palmersheim lSOPA 秘书长
ISOPA秘书长Jörg Palmersheim 以《可持续产品管理:确保二异氰酸酯的安全使用》为题发表演讲,聚焦全球关注的二异氰酸酯安全管理议题。他介绍了欧盟REACH法规修订对行业的影响,包括强制培训要求及职业暴露限值(OEL)的更新,并宣布即将推出中文版本的安全培训课程,助力全球供应链的安全标准化。Jörg强调,可持续产品管理需从原料生产到终端应用全链条发力,通过技术创新与合规管理双轮驱动,实现产业的绿色转型。
Harneet Kochar 印度聚氨酯工业协会主席
印度聚氨酯工业协会主席Harneet Kochar 带来《印度聚氨酯市场:挑战与机遇》的分享,揭示了印度作为新兴市场的巨大潜力。他提到,印度聚氨酯行业年产值超20亿美元,建筑、汽车及家居领域需求激增,但同时面临原料供应、技术升级及环保合规等挑战。印度聚氨酯协会正通过与全球行业组织合作,引入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推动本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周建 苏州湘园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苏州湘园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建带来《聚氨酯扩链剂在高端新材料制作中的前沿性研究》,展示了公司在二胺系列、二醇系列扩链剂的创新成果,及其在高密度泡沫、纤维复合材料、防弹材料等高端领域的应用案例。周建强调,多功能性扩链剂的开发是提升聚氨酯材料性能的核心,通过分子结构设计与工艺优化,可显著增强材料的力学性能、耐候性及功能性。
Robert Den Dekker QBEXLOGISTICS B.V公司 首席执行官
QBEX LOGISTICS B.V. 首席执行官Robert Den Dekker聚焦产业供应链,发表《聚氨酯原料物流的前景与挑战》演讲。他分析了全球罐式集装箱运输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异氰酸酯等危险化学品的物流管理,提出通过智能化监控、标准化操作及区域化仓储优化,提升供应链的效率与安全性。Robert指出,随着亚太市场的快速增长,物流体系的绿色化与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行业刚需。
Timofey Kalinin Egida ,业务发展总监
Philippe M.Knaub美国聚氨酯泡沫协会(PFA)会长
来自Egida的业务发展总监Timofey Kalinin 与美国聚氨酯泡沫协会(PFA)会长Philippe Knaub 分别剖析了东欧与北美市场的动态。Timofey指出,2024年东欧软泡市场产量达17.5万吨,但受地缘政治及经济环境影响,2025年预计面临13.5万吨的需求调整,企业需通过产品轻量化、功能化升级应对市场波动。Philippe则分享了北美市场的 “床垫即服务”(MIB)模式创新,以及CertiPUR-US认证体系对市场的规范作用,强调可持续认证已成为进入高端市场的必备条件。
肖恩 长华化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专家
长华化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专家肖恩带来《二氧化碳基聚醚多元醇的性能研究》,展示了公司在CO₂资源化利用领域的突破。通过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聚醚多元醇,产品碳足迹较传统材料降低30%,并在慢回弹海绵、胶粘剂等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肖恩表示,CO₂基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将为聚氨酯行业的碳中和目标提供关键支撑。
Clint Raine Belvedere & Partner公司 创始人
Belvedere & Partner公司创始人Clint Raine先生在报告中指出,尽管全球聚氨酯产业重心正逐步向中国等亚太地区转移,但欧洲、中东、非洲及美洲仍占据全球市场约45%的份额,其影响力不容忽视。面对这一全球布局格局,Clint先生建议亚太地区的供应商在拓展海外市场时,应更加注重供应链的稳定性与响应速度,积极参与客户的中长期规划,同时强化与本地客户的沟通与服务能力,从而在全球竞争中建立更强的合作黏性与信任基础。
李忠军 恒光新材料(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院院长
张海洋 东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工程师
恒光新材料(江苏)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李忠军与东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技术服务工程师张海洋分别聚焦车用材料与催化剂创新。李忠军介绍了低气味车用PU关键材料的创制,通过环保型胺催化剂的开发,解决车内VOC排放难题;张海洋则分析了不同胺类催化剂对聚氨酯合成的影响,展示了新型空间位阻催化剂在HFO发泡体系中的优异表现,为行业提供了高效低毒的催化解决方案。
Stefan 亚洲聚氨酯商业协会 主席
APBA主席Stefan表示亚太聚氨酯行业面临回收体系缺失的挑战,欧洲通过EPR体系实现年回收超100万床垫,美国、澳大利亚也建立了成熟回收项目。亚太地区虽技术存在,但缺乏政策协调与产业链协作,23个国家中15个有塑料EPR政策,却无针对聚氨酯的专项措施。行业呼吁建立从收集到再生的闭环系统,解决责任归属与消费者参与问题,同时警惕含DCM材料回收的环境风险,推动材料绿色升级。
杨吉晶PUdaily 高级市场分析师
PUdaily高级分析师杨吉晶介绍2025年亚太聚氨酯市场呈现产能扩张与需求波动交织的态势。MDI、TDI和聚醚产能占全球比重持续提升,2024年分别达58%、64%和68%,但新产能投放导致开工率下滑,价格承压。美国加征关税冲击出口,中国企业转向 “一带一路” 国家调整市场布局。需求端,中国占亚太消费近80%,东南亚增速达13.1%,家电、建筑等领域拉动明显。绿色低碳成为趋势,生物基原料、CCUS技术应用加速,企业积极布局可持续发展路径。
朱广超 宇部 亚太区研发总监
宇部公司研发总监朱广超报告分析2023年环境贡献产品占销售额47%。其低游离异氰酸酯预聚体技术提升产品性能与工业卫生标准,热浇注冷固化系统节能60%。生物基聚氨酯Adiprene Green 含高达90%生物基原料,水性涂料系统Pellart®满足汽车内饰环保需求。通过收购整合,宇部强化多元醇与预聚体技术协同,聚焦弹性体、胶粘剂等高性能应用,推动行业绿色转型。
杨金实 合肥普力先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市场总监
合肥普力先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杨金实介绍公司开发的二氧化碳多元醇PCE,通过与环氧丙烷共聚实现30%二氧化碳固定,每吨碳足迹比聚醚低40%以上。其结构兼具碳酸酯键和醚键,耐磨、耐水解、耐热性能优异,接近聚碳酸酯二元醇(PCD),成本更具优势。已应用于胶粘剂、发泡材料、人造革等领域,如提升木工胶强度、改善慢回弹泡沫压缩永久变形。公司建成年产5万吨产线,推动二氧化碳基聚氨酯产业化。
Jose Junior Naraval宜家 材料与泡沫技术工程师
IKEA的Jose Junior Naraval 在《Circular foam for the many》中,先介绍IKEA的规模、销售及员工等情况,强调宜家 “为大众创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 的愿景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接着阐述循环设计原则,包括材料可再生回收、标准化等。然后说明在PU泡沫方面的可持续举措,如使用生物基原料、预消费/工业后和消费后再生聚醚。最后提出未来探索非传统解决方案等计划,展现IKEA在循环泡沫领域的努力。
Neeraj Garg Horizon Performance Polyurethane Pvt 联合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
Rymbal的Neeraj Garg 在相关报告中,先介绍公司专注于聚氨酯系统及可持续发展,提及全球变暖问题及巴黎协定目标。接着对比传统与生物基PU原料,展示生物基聚酯多元醇合成路线及碳减排效果。然后通过数据对比生物基与石油基PU机械性能,说明生物基材料测试情况。最后强调数字方法在可持续发展和生命周期评估中的应用,展现公司在生物基PU领域成果。
陈英赞 三杰节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科技副总经理
在《聚氨酯硬泡固废高附加值回收研究进展及产业化思考》报告中,三杰节能陈英赞博士首先介绍了企业概况,并分析了聚氨酯硬泡的广泛应用现状及固废回收面临的挑战,结合技术发展趋势与政策导向,系统阐述了回收背景。随后,他重点讲解了醇解回收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反应路线、工艺体系、关键设备及产物特性,并展示了基于该技术开发的再生聚醚组合料配方及其在保温管生产中的应用成果,辅以成本测算与效益分析。在此基础上,陈博士进一步分享了项目在产业化推进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展望未来市场前景,指出团体标准的发布等政策利好将为行业带来积极推动。
唐铮铭 博士 陶氏化学 高级研究员
在《聚氨酯泡沫的回收策略及在汽车行业的应用》报告中,陶氏化学唐铮铭博士首先介绍了陶氏交通运输平台的整体布局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了公司在实现碳中和与资源循环方面的长期承诺。随后,他分析了当前推动交通领域脱碳与循环经济转型的相关法规政策,为行业指明发展方向。报告的核心部分聚焦于陶氏在循环聚氨酯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详细介绍了RENUVA与SPECFLEX™ CIR两大解决方案的技术原理、回收流程及其在环境效益、材料性能方面的显著优势。唐博士进一步分享了该技术在汽车行业的成功应用案例,包括与捷豹路虎等知名车企开展的座椅泡沫闭环回收合作项目,充分体现出陶氏在推动聚氨酯可持续转型中的技术引领力与产业化成果。
叶文博士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功能材料事业部部长
在《磷酸酯多元醇的开发及其在聚氨酯软泡中的应用》报告中,上海化工研究院叶文博士深入分析了聚氨酯软泡在火灾安全方面的潜在风险以及车用材料所面临的严苛性能标准,并系统介绍了阻燃改性的两种主要路径:添加型改性和结构型改性。在此基础上,他对各类阻燃剂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重点介绍了其团队在取代型磷酸酯多元醇方面的分子设计理念、性能测试结果及与传统商用阻燃剂的对比优势。最终,叶博士指出,新开发的BPF系列磷酸酯多元醇在提升阻燃性能的同时,对泡沫的基础力学性能影响较小,为实现聚氨酯软泡材料的高效阻燃与性能平衡提供了有力支撑。
蔡聿锋 东方雨虹 研发经理
在《全球聚氨酯防水密封材料技术发展》报告中,东方雨虹蔡聿锋博士从阻燃改性、生物基原料替代、水性化处理、与沥青材料的复合技术及高强度方向的材料创新等多个维度展开,详细分析了各技术路径的代表产品、性能表现、实际应用场景及当前所面临的产业化挑战。蔡博士的报告为聚氨酯防水密封材料在绿色、安全、高性能方向上的发展趋势提供了系统性思考,也展示了东方雨虹在全球市场中推动技术升级与产品创新的领先实践。
两场沙龙技术专场,激烈交锋
第一场以 “循环经济与聚氨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主题的圆桌沙龙将论坛推向高潮。主持人Belvedere &Partner公司 创始人 Clint Raine 与来自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秘书长李建波、ISOP秘书长Jörg Palmersheim印度聚氨酯协会秘书长Sunil Minocha,IKEA原料泡沫技术工程师Jose Junior Naraval,Egida商务发展总监Timofey Kalinin围绕聚氨酯泡沫回收技术、生物基材料应用及绿色生产工艺展开热烈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循环经济是聚氨酯产业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关键路径,需通过化学回收、物理再生及原料替代等多元技术路线,构建 “生产 -使用-回收-再生” 的闭环体系。
第二场主题为 “聚氨酯材料助力实现人类社会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的沙龙及小组讨论活动由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助剂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张跃冬博士主持,聚焦聚氨酯材料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作用。参与讨论的嘉宾阵容强大,包括美国泡沫协会主席Philippe M. Knaub、亚洲APBA协会主席Stefan Hermes,合肥普力先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杨金实、中化东大(淄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贾世谦、东曹化学技术经理张海洋。他们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聚氨酯材料如何为人类社会的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买家团专场·精准对接全球资源
主办方还安排了买家团活动专区,为国外采购商和国内供应商对接提供了窗口和平台;也为国内聚氨酯原料生产型企业出海提供了支持。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专业买家通过PTIF拓展自己的采购渠道。
会议现场图集
大会主持人
范艳斌博士 中海壳牌石化产品创新中心总经理
姜涛 科思创全球循环经济经理
本次大会由中海壳牌石化产品创新中心总经理范艳斌博士和科思创全球循环经济经理姜涛分别担任26号和27号主持.
为期两天的论坛在热烈的交流中圆满落幕。本次大会不仅呈现了聚氨酯行业在标准建设、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及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最新成果,更搭建了全球产业协同的重要平台。从欧洲的环保法规到印度的新兴市场,从中端的循环经济实践到高端的材料创新,与会者共同勾勒出聚氨酯产业的多元发展路径。
正如论坛共识所强调,面对全球碳中和目标与产业变革机遇,聚氨酯行业需以标准化为基石、以创新为动力、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通过跨区域、跨领域的深度合作,推动技术突破与应用拓展。未来,随着CO₂基材料、生物基原料及回收技术的持续迭代,聚氨酯产业将在绿色建筑、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等领域释放更大潜能,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 “聚氨酯力量”。 2025 PTIF,不仅是一场聚氨酯产业的思想盛宴,更是一座连接全球协作、绿色创新、产业升级的桥梁。
大会前一天6月25日,组委会还组织了近百位聚氨酯行业领袖召开了“2025聚氨酯前沿科技国际论坛(PTIF)之CEO圆桌论坛”,围绕“当前关税政策下,聚氨酯行业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全球双碳政策下,聚氨酯产业的未来路径”两大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共同签署了《聚氨酯产业低碳行动倡议书》
江苏欧辉、合肥普力、长华化学、上海金汤、中化东大、新乡市瑞丰、安徽三彩、京华邦威、江苏恒光、苏州湘园、无棣德信、QBEX LOGISTICS B.V.、河南浩森、上海奇克、五色之矿、禾木新材料以及PUdaily等企业,纷纷在本次大会上展示了其最新的产品、技术成果与服务解决方案,涵盖聚氨酯原材料、助剂、设备、绿色低碳技术、循环经济实践、物流链协同与行业资讯服务等多个关键领域。这些企业的精彩呈现不仅凸显了聚氨酯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能力,也为与会者带来了前沿视角与丰富应用场景,进一步推动了产业在可持续发展、智能制造与高性能材料方面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展区内人头攒动、交流热烈,展现出聚氨酯行业在“双碳”背景下强劲的创新动能与广阔的市场前景。
据PTIF组委会最新透露,2026年聚氨酯前沿科技国际论坛(PTIF)将于6月24日至26日举办,相关筹备工作已全面启动。为确保论坛的高质量、高规格推进,本届大会将继续设立由行业领军企业、高校专家及科研机构组成的大会组委会与学术委员会,全面统筹议题设置、嘉宾邀请、活动策划等各项工作。
2026年PTIF将以全新视角呈现全球聚氨酯产业的前沿动态与未来趋势,围绕绿色创新、责任关怀、智能制造、生物基材料、回收循环技术等热点议题,打造多维度、多场景的交流平台。论坛形式也将更加丰富,除主题演讲、高端圆桌、买家团对接、前沿技术展览之外,还将新增技术路演、项目对接、成果展示等互动板块,助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与合作。
诚邀海内外业界同仁共同参与,共话创新发展,共谋产业未来!敬请期待!
PTIF会务组联系方式:
PTIF@PUdaily.Com
PUdaily媒体中心 上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