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办公告知书
尊敬的客户、合作伙伴:
鉴于目前的疫情防控形势,根据上海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为配合上海疫情防控工作,天天化工网从3月31日至4月5日期间居家办公。
居家办公期间,天天化工网各项业务及服务正常进行。如您需咨询公司业务或其它相关事宜,可通过电话、微信公众号、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与我们保联系。
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与信任,天天化工网全体员工居家不离岗,办公不松懈,随时为您提供专业的资讯服务。
疫情当下,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克时艰!我们坚信,一定能够跨过这次“倒春寒”,拥抱更美好的春天!
紧急联系人:
孔芬:15800430559(同微信) kf@chem366.com
童坤:13816306917 tk@chem366.com
天天化工网
2022年3月30日
元旦
天天化工网
PUdaily
三韬咨询
天天直播
注册
登陆
logo
会议
ISO
 
 
 
当前位置:首页>>天天聚氨酯网>>新闻>>正文
100万亿的大项目马上要来了!
文章来源:气化界 添加时间:2021年07月01日

根据国家主管部门的部署,全国碳排放权市场预计6月底启动上线交易,启动在即。全国碳市场的启动将带来巨大体量的碳交易规模,相关机构测算,仅“碳达峰”支持的相关行业投资规模可达100万亿元以上。根据国内外主流机构的测算,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的资金投入规模大概在150万亿元至300万亿元之间。而清华大学的课题研究也显示,中国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需要投资约138万亿元人民币。

建设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落实二氧化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抓手。

目前,我国已经在8个省市陆续开展了地方碳交易试点。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试点阶段的碳市场共覆盖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企业,累计覆盖4.4亿吨碳排放量,累计成交金额约104.7亿元。

首个履约周期下碳价格将形成

2021年作为全国碳市场启动的第一个履约周期,对于企业来说也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涉及2200多家发电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在具体的配额管理方面,在今年6月30日之前,所有发电企业要完成它们的配额预分配工作(预配额为70%),9月30日前完成最终配额的核定工作。在2021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2019、2020年两年度的配额清缴工作。从碳交易正式上线到今年年底,半年的时间里,2200多家电力企业要完成碳排放配额的分配、交易、履约清缴等全流程。

根据国家主管部门的部署,全国碳排放权市场预计6月底启动上线交易。截至目前,全国碳市场围绕法律制度、技术规范和业务规则建立起来了一套非常完善、体系化的制度。

在法律法规层面,《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下称《条例》)于3月征求意见。今年3月18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曾透露,将推动《条例》立法审查进度,争取今年出台。

在部门规章层面,生态环境部年初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该文件比较正式、全面地涵盖了全国碳市场各个方面的关键要素、全流程的管理体系。在规范性文件和基础指南方面,围绕数据报告、配额分配方案,市场建设和运行包括有登记、交易和结算等业务规则,构成了整个全国碳市场的制度体系。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6月22日正式发布《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简称《公告》)。《公告》指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碳排放权集中统一交易。碳排放配额(CEA)交易应当通过交易系统进行,可以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协议转让包括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公告》明确,挂牌协议交易单笔买卖最大申报数量应当小于1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挂牌协议交易的成交价格在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10%之间确定;大宗协议交易单笔买卖最小申报数量应当不小于1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大宗协议交易的成交价格在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30%之间确定。除法定节假日及交易机构公告的休市日外,采取挂牌协议方式的交易时段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30-11:30、下午13:00至15:00,采取大宗协议方式的交易时段为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3:00至15:00。采取单向竞价方式的交易时段由交易机构另行公告。

此外,碳配额交易市场也正在释放一些新动向。消息称,建材、钢铁等行业也正在开展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准备工作,包括碳配额分配方案的制定和更新等等。近期,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解振华在阿拉善SEE第八届中国企业绿色契约论坛上发表书面致辞指出,我国有望在6月底前在电力行业率先启动全国碳市场线上交易,后续还可能逐步纳入水泥、电解铝、钢铁、化工等其他重点排放行业。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此前在演讲中指出,“十四五”期间,全国碳市场应做到主要碳排放领域全覆盖,在2225家电力企业交易运行后,先争取将水泥和电解铝纳入进来。

将能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好的减碳效果 

日前,著名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是迈向碳中和的重要举措。据贺克斌介绍,在2008-2016年间,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TS机制减少了超过10亿吨二氧化碳,约减少了欧盟总排放量的4%。我国从2011年开始陆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试点碳市场。今年全国碳市场的启动,将使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更加强劲,也将大大推动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他指出,实际上仅有碳达峰不是闭合体系,是一个开放体系,如果没有后面的碳中和,这个碳达峰的峰值多高,以及在峰顶上多长时间,都没有时间和量的约束。“在《巴黎协定》签署之前,欧盟在1980—1985年就已经达峰了,但一直停留在峰值即所谓的平台期上,现在要为2050年实现碳中和开始下降,所以他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有71年的时间。而我国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这期间只有30年。”

贺克斌表示,在市场里,资源是有限资源的。全国碳市场的形成是发挥市场机制的有效举措,能大幅推动降碳技术的应用。这些技术在不同时间空间范围里,谁先用后用、多用少用在市场上还有一个调节机制功能。因此,用碳市场驱动,能最大限度地用好财力资源,用最少的投入资金获得最好的减排效果。

“一旦有碳中和的目标,原来峰值高的国家,下来的就陡,所以未来的降碳路径就有了相对闭合的约束。这个闭合的约束对于碳交易市场就形成了基本条件,资源有限才能形成强有力的价格约束,从市场的角度看,碳中和强有力地推动了碳市场的设计。”贺克斌说。

社会主体需理性投资碳交易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胡冬雯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阶段的碳市场并不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自由市场,具有很强的行政主导性,碳市场的参与方式及范围也比较有限,社会主体对碳市场的投资行为需要理性,不建议抱有盲目操作和追捧热点的心态。

企业碳资产管理的核心是做好碳资产数据管理,完善企业自身的碳数据采集、处理、监测、分析的软硬件建设,尤其是专业人员能力建设。对于纳管企业,可能需要多加关注碳价的波动,对碳配额的资产配置有长远的考量;对于非纳管企业,可以多多关注CCER的申请渠道,结合自身的节能减排工作,参与到CCER的交易中去。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稿,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立场无关。我们对天天化工网上刊登的所有信息未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或可靠性;您同意将自行加以判断并承担所有风险,我们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欢迎您与我们的咨询师进行沟通和交流,电话:+86-021-6115-9288

新闻 市场 技术

您未购买该产品!
登陆购买相关产品后显示收费信息,点击这里购买。
loading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loading......

征信网上海工商
X关闭
天天化工网登陆
正在处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