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看到,上届政府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做了许多工作,也出台了不少政策,但仍有不少问题没有解决。那么新一届政府该从那些方面入手,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呢?两会代表委员纷纷就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加大力度推进转型升级
包括化工在内的众多传统产业已进入转型升级阶段,石化产业下游客户已经从规模需求转变为个性需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大力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对此,业界委员表达了自己的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说:“我以前经常说农资生产有问题,但后来发现让农药生产企业转变一下生产模式太难了,恶性竞争导致这个行业利润率太低,弄来弄去,大家都只能生产低端产品,没有精力去提高产品品质。希望国家能在宏观层面进行调节,改善农药行业恶性竞争的现状,支持农药行业的产品技术的研发和创新,生产更多高效低毒农药产品。”
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产品的创新。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连步表示,近30年来,我国土壤酸化严重,全国40%的耕地土壤处于pH6.5以下,严重影响了耕地质量提升和粮食稳产高产,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由于酸雨、施肥不合理、耕种不科学等原因,南方、东北以及东部地区耕地土壤酸化加剧,且酸化面积有逐渐增大、酸化程度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建议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长期以来我国肥料使用过量,但利用率低,是导致土壤酸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政府加大缓控释肥、碱性肥料等的生产和推广的扶持。
“加强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支持非常重要!”全国政协委员、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蓝闽波,产业技术研究院是一种有效的解决产业共性技术的模式。江苏9家产研院的建设和发展已初见成效。共承担“973计划”、“863计划”、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科技项目10项,申请发明专利114件。共转化或推广自主创新核心技术成果16项,已产生经济效益9300万元,孵化了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
但他同时指出,目前产研院仍然处于初创阶段,仍需国家政策的支持。在推动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中,政府的深度介入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其中政府制定专门政策、加大对产研院的投入、设立高效的决策机制是产研院快速发展的关键,但对于“公益性民非”等新型模式,目前仍存在政府资金无法投入等政策性问题,建议由政府认定的第三方予以评估,确定是“公益性”机构的可享受事业单位待遇或允许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此外,加大力度推动人才优惠政策落地。政策不到位或不落地,不仅不能吸引到外部一流的人才和团队,而且已有的人才和成果将会不断流失。
热盼民营企业获得支持
要实现经济健康发展,就需要振兴实体经济,这已经成为多位委员代表的共识。在采访中,他们纷纷建言献策,希望国家出台具体、有效的扶植政策,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排忧解难。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奥克化学集团董事长朱建民建议,中央政府应该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更多更好地引导、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融入到以往由国企垄断的战略性、竞争性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中来。例如:重化工业、航空航天等先进的装备制造业,可以与国企共同,也可以与国企公平竞争。而不仅仅限于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产业,不应该集中到应由政府来承担的创造发展环境、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三大职能上来,也不应该局限于新36条扩充的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
“和国有企业相比,现在民营企业弱势地位。还处于不平等竞争。在项目审批、资源配置、金融支持等方面还处于劣势地位。”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鄂尔多斯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林祥强调,很多银行对国有经济利率下浮,对民营企业就利率上浮。大家是在同一市场的不平等地位。“我们报的一些项目,八九年没有批下来,因为我们是民营企业。层层手续太繁杂。希望国家能给民企松绑,对民企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全国工商联在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的发言也呼吁,我国应切实抓大扶小,努力推动民营经济形成竞争新优势。全国工商联认为,民营经济作为我国最具内生活力和创新精神的经济成分,成为我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支撑力量。但是民营企业中高污染、低技术、低水平现象比较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特别是企业产业结构趋同,产能过剩情况严重,转型压力较大。为此建议,加快重点领域改革,营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良好氛围。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在整个国民经济战略布局中的领域范围和功能定位;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进一步简化、取消和调整不合理的行政审批项目;抓紧在能源、电信、铁路、金融等领域,推出一批民间资本能够参与建设的具体项目,形成一批成功案例并推广;要对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贯彻落实“新36条”实施细则情况开展全面督查,及时清理与实施细则相抵触的规定,进一步深化、细化原则性规定。
此外,还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鼓励支持企业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加快建立服务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资金、技术和政策扶持力度,支持企业自建或者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企业技术中心等。
希望优化布局淘汰落后
化工园区建设是近年来国际发展的主流,也是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新型模式。近年来,我国化工园区的建设驶入了快车道。沿海、沿江的一些地区利用自身航运、交通、水源、环境的优势,大力实施园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中西部一些地区在参考东部经验的基础上,也在筹划建设新的园区。但也不容否认,近年来,一些地区的园区发展也呈现出“过热”的现象。
“现在盲目发展的问题非常严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表示,现在全国大概有2300多个化工园区,一个县就可以搞化工园区。园区化是对的,但是不能到处搞化工园区。盲目发展就容易造成产能过剩。盲目发展、产能过剩就是最大的浪费。
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所所长高吉喜是一位生态专家,他认为,现在化工园区沿江布局太密集,重复的太多。但是每个地方政府为了自身经济效益,都上了好多项目。这样造成了一些资源的分布不合理,也可能超过了当地的环境、生态承载能力。应该从国家层面进行调配,依据生态承载力、环境容量、资源禀赋,来确定合理的产业布局。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环保厅厅长潘碧灵也认为,现在各处都在搞化工园区,而实际上不需要每一个省甚至每一个地区都要有。希望国家加强化工行业的顶层设计,至少从全国和省的层面,而不是到市县,来总体考虑化工园区的布局。
潘碧灵非常推崇上海化工园区的循环经济模式,在采访中多次提及。他说,应该鼓励化工这种高风险、高污染的企业往上海模式集中。这种园区不是单纯的按照规模来设计,而是上下游的物料匹配,上游产生的产品的量决定下游的规模。
“园区规划一次性到位,成熟以后就只做这么大,不会扩张。因为任何一家企业扩能,都可能导致里面的配套出现问题。如果一定要做大,可以复制一个到另外一个地方。”他告诉记者,过去湘潭、株洲都有化学工业园,但是现在湖南省政府专门做了一个决定,要在长株潭现有的区域,统一规划一个化学工业园。一个为了提高集中度,二是为了向上海工业园学习,建成真正有循环特色的园区,尽量减少化工产业的废弃物排放,建设清洁型园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个园区初步选址在望城或岳阳,肯定是在长株潭的下游区域。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仅化工园区应该合理规划布局,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的煤化工项目也受到了不少委员的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茂名石化公司总经理余夕志认为,近期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除气候条件因素外,最主要的是PM2.5、PM10、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排放量大。从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看,煤炭燃烧(包括火力发电、燃煤锅炉、炼焦、建材等行业)是主要排放源。目前,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近70%。为治理大气污染,一方面要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把控制目标分解到各地政府,加大考核力度;一方面要下大力气抓好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特别要严把煤化工项目的环保关,实现煤化工清洁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石化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殷云飞则建议,淘汰高能耗行业落后产能,控制能耗总量。他说,中国近年来高速发展带来的能源利用不合理性越发突出,表现在一些行业严重产能过剩,高能耗行业更加严重,宜对这些行业进行重点排查,对能耗明显过大的落后产能下决心淘汰,跟踪这些被淘汰的落后产能,严防其向其他地区转移排放;并严格审查此类项目的发展,抬高行业进入门槛,使能源消耗更加科学合理;并广泛开展能源消耗国际合作,通过国际协作,学习先进国家能源使用新技术,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使能源消耗成为造福全球的道德行业。
理顺资源价格势在必行
“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而要实现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加速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加快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目前,成品油、电力、供热等由于直接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其价格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谈到现行资源价格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余夕志认为,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基本体现了国际油价和国内供求关系的变化,向成品油价格市场化迈出了重要一步。但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调价周期过长、调价不及时、调价幅度不到位等问题。特别是2010年以来,受国际油价不断上涨和国内通胀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受到国家从紧调控,并未完全按机制执行。国内成品油价格长期脱离机制运行,使得国有石油企业为保障市场稳定供应,长期承担着巨额政策性亏损,现金流紧张,只能靠借债来维持正常生产和进行必要的升级改造,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同时,维护市场秩序的难度也在加大。由于调价期过长,市场调价预期显性化,为市场投机行为创造了条件,屡屡引发价格上调前囤积、价格下调前抛售的现象。
为此,他建议,要尽快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并严格按机制运行。将计价周期由目前的22个工作日缩短至一周即5个工作日,取消油价变动4%调价限制条件,并调价到位。
“希望国家尽快出台成品油优质优价或优质减税政策。”为减轻炼油企业在质量升级上的成本压力,建议国家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4省市执行优质优价政策的基础上,实行成品油新质量标准与优质优价或优质减税政策同步执行;对于质量高于国家统一标准的,实行减免消费税政策,以鼓励炼油企业加快质量升级步伐;加强成品油税收监管和市场监管;建议国家将汽柴油消费税征收由出厂环节转移到销售环节;同时,完善行业和市场准入规则,严厉打击走私、销售非标油品、偷税漏税等不法行为。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康则表示,由于目前我国油气资源的开发还存在着收益分配欠合理和环境保护滞后等问题,建议中央应该从国家层面,在对整个油气资源税收制度的效率进行重新评估的基础上,对整个油气资源税、资源税的征收方式进行改革,充分考虑资源的稀缺性、环境成本。同时,要重新定位油气资源税的功能。石油天然气的价格不仅要反映直接成本,而且还要反映其稀缺性成本和环境治理成本,应该是一个全成本的价格,以更好地促进资源合理开采和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天然气快速发展是本世纪开始的,天然气具有污染小、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的优点,因此本世纪以来需求量增长很快,消费量从2000年的240多亿立方米增加到2012年时的1400多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达到17%。最近东部省份的雾霾天气很多,和化学污染物排放、粉尘颗粒排放密切相关。而天然气比煤炭、石油的污染物排放量低很多,必将更进一步刺激了天然气需求量的增加。“从打造美丽中国的角度出发,要实现环保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绿色的能源。”全国人大代表、中石油青海油田公司总经理宗贻平建议到。
“但是在需求量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和价格调整却远没有跟上。”宗贻平表示,2012年我国天然气产量1200亿立方米,存在200多亿立方米的缺口需要进口。目前天然气国内价格还没有调整到位,但是进口的天然气资源是按照国际市场价格购买而来,价格比国内高得多,和销售价格存在严重倒挂。去年中石油进口的200多亿立方米,管道气每立方米亏损1元多,LNG价格倒挂就更厉害。这部分就亏损400多亿元。目前为了保证能源安全和市场需求,中石油肯定是要承担供气的社会责任,但是这种价格体制显然会影响企业开发动力和进口天然气动力。目前天然气产气端入网价格偏低,对天然气开采企业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大开发常规天然气和页岩气的力度方面还是有所不足。必须推动我国天然气销售价格改革,使其价格处在一个比较合理的空间上。
现在我国在广东、广西进行天然气价格试点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只有调整天然气价格,才能利用好国内外两个资源,供好工业和民用两个市场。但是价格改革要循序渐进,必须考虑民众的承受能力,对资源所在地和非资源所在地的地区价格应该有所区别。这方面还需要国家理顺定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