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010年,巴斯夫在大中华区的总销售额达到63亿欧元,占领了中国国内石化行业1.2%的市场份额,比2009年增加了26%。往往在巨大经济价值的背后,隐藏着能源消耗的加剧和污染排放的增加,请问巴斯夫有没有遇到这个难题?
关志华:2010年,尽管产量增加,销售额提高了26%,但是巴斯夫大中华区能源消耗总量却与2009年基本持平,总耗电量约为87.5万兆瓦时,蒸汽消耗总量约为463万吨,同比增长了2%。这是由于巴斯夫大中华区的所有生产基地采取包括改进流程或热交换器、升级照明或空调系统等在内的各种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能耗,上海和台湾高雄的两个生产基地还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以提高替代能源的使用率。
可持续发展是巴斯夫战略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自2008年起,巴斯夫就是全球惟一一家定期公布企业碳足迹综合报告的工业公司。我们致力于在产品增值链上建立一个标准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系统,2010年,这一标准首次被纳入巴斯夫报告中。
我可以提供几个值得关注的数据:2010年,巴斯夫大中华区因生产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93万吨,由于采用了巴斯夫专利催化剂,使一氧化二氮的分解效率提高,才能在生产规模扩大的同时比2009年的排放量有所下降。从资金角度看,2010年,用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减少碳排放的投入达到了15亿欧元,占整个研发基金的1/3。从客户角度,通过使用Seebalance工具评价,可以看到使用巴斯夫产品比不使用巴斯夫产品,共帮助客户每年减少3.2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这些产品包括隔热材料、燃料添加剂、工业催化剂等。目前,巴斯夫已经提前实现了在2020年每吨售出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5%的目标。
除了测量温室气体排放量之外,巴斯夫还监测包括一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氨和其他无机化合物以及粉尘、非甲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内的各类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2010年,巴斯夫大中华区在生产中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总量为1182吨。就水体保护看,2010年,我们对青岛的污水预处理设施进行了扩建,并在昆明新建了一套生活废水处理设施。在固体废物处理方面,现在的回收率约为64%。
记者:去年以来,巴斯夫在华投资项目不断增多,除新建的南京水处理厂、广东惠州的分散体工厂和天津的聚氨酯组合料厂外,还计划对南京一体化合资企业进行扩建。另外,重庆MDI项目也已于今年破土动工。大手笔的兼收并购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是否考虑到环境安全问题?
关志华:目前,巴斯夫在大中华区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石化产品、聚合物分散体、聚苯乙烯、聚氨酯、工程塑料、涂料、纺织和皮革行业用特性产品、电子材料、中间体、催化剂、化学建材、造纸化学品以及护理化学品等,拥有6980名员工和38个生产基地。大中华区已经跃升为2010年巴斯夫全球第三大市场,仅次于德国和美国。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消费人数的增长,如何为客户提供可靠的本地化服务变得越来越重要,打造本地化的生产、市场、销售和技术服务网络也有利于节能减排和管理化学品污染。
比如位于南京的扬巴公司,各生产装置通过管道网络实现智能化连接,大幅降低了化学品运输的物流成本和环境风险,还可以节约原材料和能源,这种一体化生产基地的建立正符合中国"转方式、调结构"的经济发展理念。
还有,针对中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2010年,位于上海浦东的巴斯夫聚氨酯特种产品研发中心开发了多项环保方案。其中一个是用工程塑料来实现汽车轻量化,百公里油耗可以同比降低0.4公斤;另一个是车用低排放净味座椅系统。针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行业,这个中心开发出一种新的阻燃型喷涂泡沫,以满足建筑对防火阻燃性能的要求。我们还开发了一种以水作为发泡剂的全新环保型产品,作为用于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特种保温泡沫。
巴斯夫的目标是在2015年前,实现70%的产品来自本地化生产。我们收购了汽巴,并购了科宁,不仅保留了他们在中国所有的生产基地,而且对员工进行了整合,整个纳入了巴斯夫大中华区的组织框架。我们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兼收并购后能不能做得更好更安全,并购即意味着用巴斯夫的高安全高环保模式来要求;另一个是防止产能过剩。如果我们在一个地区重复建设,可能使环境容量更趋于饱和,固定资本的密集度加大,造成恶性竞争和产能过剩。整合是一条更环保更低碳的出路,虽然难度可能更大,但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