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前的春节,“用工荒”如狂风骤雨袭来,我们与整个行业一起,挠破了脑袋誓要破解“用工之困”。谁知“骤雨”很快过去,企业忙着转型,忙着上市,忙着技术升级,面前似乎是朗朗晴天。
然而时隔一年,“用工荒”已经“烧”至包括餐饮、家政、美发等服务性行业。这次,谁能充当“救火”角色?
缺工最多达到50%:工人都去了哪里?
以前是老板满世界找订单,现在老板都在忙着挖人。
又到岁末年初,有关民工返乡的消息纷纷见诸报端,忙碌了一年的民工带着一年血汗钱,纷纷踏上回家的路途,在广州火车站的售票厅像往年这个时候一样出现了排队的长龙。民工回家了,流水线工作谁来做,这是摆在众多企业老板面前最现实也是最头疼的难题。
东莞一家上规模的大鞋厂反映,2010年国庆后工人缺口就达到了50%,被迫关停了一半生产线。往年像这样的鞋子生产旺季,即使缺也不会超过30%。虽然大多鞋厂都不愿透露缺口到底有多大,但2010年紧缺期提前,却是行业内的普遍感受。为了缓解这提前而至的用工荒,企业使出浑身解数。据某企业负责人介绍,往年只是小鞋厂相互“挖墙角”,但今年很多台资大鞋厂也被挖墙脚,员工流失率加大。
据一鞋业企业主管介绍,现在中国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内地城市的步伐不比沿海慢,因此,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在内地开花结果,许多年轻人似乎并不像以前的人一样一定要去沿海地区闯一闯。相反,离家门口更近的就业,即使薪水少一些,辛苦一些又如何呢?现在,像鞋业这样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于招工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现在形势刚刚好转了一些,时间又到了年底,如何保证工人节后依然能够回来是企业需要关注的,单纯像以往一样,给工人年终奖似乎效果并不太好。
为了缓解深圳高额的土地费用和缺工问题,深圳龙岗鞋业商会欲“集体出走”,1月11日,赣县汇豪鞋业产业基地破土动工,这个占地4200亩的“鞋业航母”一旦建成,即可吸收数百家企业入驻,即解决了深圳高额的土地费用,同时可以很好的利用当里的富裕劳动力。深圳佳豪运鞋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董事长秘书田小姐告诉记者,缺工已经成了企业年底的常态,他们企业3000多人的大厂,一到年底就只有一半人,每年不得不花费高额的费用请临时工代工。为此,他们也成了将企业转移到赣县鞋业产业基地的第一批入户企业。对于解决用工荒而进行产业转移这个举措,露友(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路生认为,在一定时间内,内地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还是存在的,能够节省一部分的劳动力成本。但是,企业必须要考虑其他的几个因素:物流成本问题。很多内陆地区相关的物流配套设施并不完善,不利于生产。
鹤山市是中国有名的男鞋生产基地,缺工一直困扰着每个企业主,在每个鞋厂的外面,都张贴着招工的告示,在某中型企业记者看到工厂大半流水线都空无一人。企业主无奈的告诉记者,面对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他们最担心的还是缺工问题。
鹤山市鞋业商会秘书长告诉记者,鹤山鞋厂几乎每年都缺工,每年春节都会由政府牵头,商会组织到广西等劳动力富裕的省会去招工,以缓解企业的用功不足。企业也是使出浑身解数解决用工难题。鹤山市必登高鞋业皮具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自主品牌与外贸接单相结合的公司,为了缓解招工难,他们斥巨资在江西建成了一个分厂,部分单做好后再运到鹤山来加工,有效地缓解了缺工问题。据记者了解,很多大厂由于缺工不得不把一些定单外包,甚至包给一些小作坊。
在用工大省江苏,“用工荒”提前迹象同样明显。在南京安德门民工市场,5000个紧缺岗位,一个月内,只招了不到百人。一些用人单位只好从内部挖潜,发动老员工介绍亲友、同学过来上班,成功一个可以获得200元奖励,不过效果并不明显。
绿扬鞋厂总务蒋经理表示,从行业上看,鞋业又比电子行业等其他行业更为缺工。“因为一般鞋厂的生产环境都比较苦,年轻的工人更愿意去电子厂上班。所以在整体缺工的大环境下,鞋业行业缺得更厉害。”
在绿扬鞋业的工人小同说:“因为缺工,鞋厂又要赶任务,我们现在晚上经常要加班到很晚,做到过年放假我也要撤了,等春节过后,再去轻松点儿的电子厂上班。”业内人士透露,本来就难招工,加上又是鞋业生产旺季,导致鞋厂常常要加班赶活,这样,工人更不愿意进鞋厂,形成了恶性循环。
“现在鞋厂的工人普遍都是30岁以上的,年轻一点的工人都不愿意去鞋厂。”
成良波名下的巨城鞋材厂是一家专门生产鞋底的加工厂,订单有90%来自欧美,大多是一些知名品牌。“美国军队用鞋的单子我们都有。”成良波自豪的说道。在朋友眼中,成良波是一个颇有眼光和魄力的企业主。“2008年那样差的环境,他敢一连上几条生产线,”同行的谭先生对成良波敬佩有加,2008年的逆市扩张也为鞋厂在经济回暖后急剧增加的订单量打下了基础。
成良波现在操心的就两件事:一是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橡胶从去年几千元一吨涨到了一万多一吨,鞋厂规模有限不敢囤积太多原材料。“我看原材料价格还要涨,但产品定价权不在我们手里,要想提价不容易。”二是招工难,以前是老板满世界找订单,现在老板都在忙着挖人。他现在主要的工作就是招工,以及给工厂协调人手。“年初来招了100多人,最后只有20多个人留下来了,迫不得已连60岁的老人都招了。8条生产线还有2条停着,实在是招不到工人。”
在工业区里,与去年厂房外随处可见的厂房招租告示不同的是,现在的张贴已经换成了招工启事。不过,大多数的招聘启事下连个人影都看不到。东莞现在的工厂普工薪水一般在1500—2000元左右,包吃住。谭先生说,这样的条件并不好招人,现在的80后和90后最看重的不是钱,而是工作环境好不好,需不需要加班等。
“由于求职者所拥有的技能与企业所需技能之间存在着不匹配,企业难以找到它所需要的拥有特定技能的专业人才,这导致在供大于求的人才市场中仍存在着人才相对短缺。”万宝盛华(中国)董事总经理袁建华说。
事实上,企业用工难问题已成为令全国各地企业都头疼的问题。福建省莆田市政府秘书长表述,作为中国鞋类出口基地,莆田市很多造鞋企业现在请不到人。
“鞋类制作目前还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荒特别突出,行业平均产能发挥不到70%左右。这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还经常造成订单不能按时完成而承担违约责任,亏了巨额的空运费用。”
用工需求量大了,民工的薪酬自然也是水涨船高,使得一些民工想趁节前的这段黄金时间多赚点钱再回家。
的确,近段时间很多企业招工都是以月、天数来计算工资的,甚至有的以小时来计酬。在义乌人力资源市场,老板们开出的工资已经普遍比前几个月上涨了两三百元。这样也吸引了很大一部分外来民工,推迟了返乡日程。
两年前,一双真皮男鞋出厂价格约110元,而今已经涨到150-180元,工人的工资自然水涨船高。在鹤山某鞋厂记者看到张贴出来的工资表,平均都已达到2500元,最高的一个月达到9700多元,工厂老板告诉记者,在工厂里都是多劳多得,他希望他的员工都能拿高工资,这样他自己同样也赚得多。优厚的福利确实吸引了众多工人,当一些工厂喊缺工的时候,该鞋厂机器轰鸣,工作忙得热火朝天。
除增加福利待遇之外,一些企业还推出了温情的举措,比如改善了员工的住宿条件,并承诺年底结清工资,发年终奖,保证给员工买车票甚至包车送回家等等,试图留住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