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渐渐平静,重建任重道远,损失初露端倪。日本地震到底损失多少,对世界经济影响几何,对此进行量化评估,正成为世界权威机构和专家的重要工作。
两组数据或许可以说明此次日本9级地震给这个刚刚经济有所企稳的国家带来的损失——最高损失或达2350亿美元,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4%。
这是世界银行昨日发布的《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经济半年报》(下称《东亚半年报》)的最新预测,同时指出日本灾后重建工作将需要五年左右。
此外,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非执行主席史蒂芬·罗奇,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等专家也在近日发表言论,评估日本地震经济损失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除认同上述数据外,均认为此次影响是多方面的,虽然“暂时、有限”,但也可能催化某些拖累经济复苏的不利因素。
“灾后余震”或为“暂时、有限”
随着日本地震救灾局势进一步明朗,评估预测日本经济“灾后余震”的声音也越来越多。总体来说,“暂时”、“有限”的影响,是主流的看法。
昨日上午,林毅夫在北京指出,预计地震带来的经济损失在1200亿至2300亿美元之间,相当于日本GDP的2.5%至4%。但是,地震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影响,是短期的。
史蒂芬·罗奇今日在本报发表题为《日本经济的“灾后余震”》一文。文章指出,狭义来看,日本(对全球经济)已经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了。毕竟,日本的产值在过去20多年里异常缓慢的增长趋势,使得日本对更广泛的世界经济的增量影响锐减。
他举例称,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美国及中国,无需担心。日本只占美国出口份额的5%,占中国出口份额的8%。假设最坏的结果发生,日本经济完全崩溃,这对美国和中国所造成的直接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对两个国家年增长率的影响不会超过零点几个百分点。
昨日下午,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首席经济学家维克拉姆·尼赫鲁在世界银行《东亚半年报》视频会上指出,由于地震和海啸的影响,日本实际GDP增长将会减速,但减速可能是暂时的,2011年下半年随着重建工作的开展,经济增速会逐渐回升,虽然现在做出全面评估为时尚早,但日本的历史经验表明会加速重建努力,而对东亚发展中经济体的短期影响可能有限。
他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指出,日本地震可能短期内会造成中国出口的下降,但是之后,这种趋势将会反弹。
从历史上看,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日本的贸易放缓仅持续了几个季度,日本的进口在一年之内完全恢复,出口也回升至震前水平的85%。
或催化全球经济复苏不利因素
世界银行昨日发布的《东亚半年报》称,日本地震对生产网络或者供应链造成的破坏,尤其是在汽车和电子行业方面,可能会继续带来问题。
世界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韩伟森则进一步对本报记者指出,日本地震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可能表现在产业链的加工环节。
然而,这些负面影响,在史蒂芬·罗奇看来,只是表面的。他认为,考虑到世界经济大背景,才刚刚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和衰退中逐渐恢复起来。地震有可能会如同催化剂一般,加速恶化那些已经存在的,不利于复苏的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不断大幅走高的油价、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为了刺激经济,各国过分使用传统调控工具——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导致进一步调控可能失灵。
“在主要的发达国家里,利率已降至接近零,超额的预算赤字已经变为常态。各国央行已没有余地再降低利率。”他预测,若货币无止境扩张,将导致可怕的通胀,人们不能够低估全球经济增长再度出现滑坡的可能性。
维克拉姆·尼赫鲁也认同此种看法。他对本报记者指出,日本地震与中东事件互相影响,会持续推高中东地区油价。“主要通过石油产量和市场信心两方面施加影响。”他说。
维克拉姆·尼赫鲁认为,目前,一方面,日本地震短期内由于大宗商品交易量下降,可能会降低石油等资源性产品价格,但是如果日本核电站事件影响进一步扩散,使得大家降低核电发展速度,可能会增加传统能源需求量,从而在中长期,推高大宗商品价格。
中国部分行业存在替代机会
作为日本邻国及重要贸易伙伴,中国在此次日本地震中也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部分行业或许存在替代机会。
“海螺去年在日本的出口量为20余万吨,今年会适度增加,具体份额根据市场情况来定。”海螺水泥(600585.SH)董秘处一位女士昨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日本地震的灾后重建会带来水泥市场格局的微变,对于产能释放将起到一定作用。
建材只是受影响的产业之一。根据第一创业证券的分析,日本地震将对中国汽车、新能源、电子元器件、玻璃基板、钢铁、化工、医药、农林牧渔以及有色金属等九大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此次地震重灾区为日本东北地区,经济规模约占日本全国的8%。地震对当地居民生活、企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重灾区主要产业为石油化工、汽车零部件、半导体、核电等。
从商业角度而言,日本地震导致相关企业的暂时停产,给日本国内其他企业,及其他国家企业提供了机会。
“由于日本钢企受到地震影响,据我了解,国内已经有一些汽车厂商正在寻找新的上游客户,以避免原料跟不上。”国家发改委一位官员昨天告诉本报,“中国每年从日本进口600多万吨钢材,主要是硅钢、高端汽车板材等。”
该官员认为,日本地震将影响其钢铁产能约2600万吨,其中影响今年的产量约占日本总产量的10%~15%。同时,由于日本钢结构的特殊性,她不看好中国钢铁企业对日本的出口机会。
中日问题资深研究专家、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陈建安也不太看好建材对日本的出口,因为日本建筑行业技术领先,为水泥和钢材净出口行业,中国本土企业出口比较难。机械方面,日本也将主要进口在中国国内生产的日资产品。
不过他看好农产品、煤炭的出口。由于日本东北地区农产品生产受重创,有利于中国农产品出口。同是,第一创业证券分析师认为,日本作为虾夷扇贝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本次地震及海啸严重影响其北海道、青森县、宫城县和岩手县四地的虾夷扇贝生产,势必造成国际市场的供给紧张和价格提升。
核电是此次日本地震受到关注最大的行业。陈建安认为,日本核电站受损,火力发电可能会有所替代,日本会增加从中国的动力煤进口。
核泄漏影响的不只是煤炭,新能源的结构可能发生较大变化。英利集团宣传部经理梁田告诉本报,日本核危机将促使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今后发展的重点将转向光伏、风能等尚未完全成熟但较为安全可靠的新能源。